热敏电阻器的工作原理
发布时间:2024-07-02 浏览次数:112 来自: 临沂松泰电子有限公司
热敏电阻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。 这种变化可以是正温度系数(PTC),即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,或者是负温度系数(NTC),即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。这两种类型的热敏电阻在电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:12
PTC热敏电阻:主要由钛酸钡等材料制成,在温度升高时,内部晶体间的内电场受到破坏,导致导电电子难以越过粒子界面,从而使电阻值上升。这种类型的热敏电阻常用于过热保护和自控加热应用中。
NTC热敏电阻:通常由氧化钴、氧化镍等金属氧化物制成,温度升高时,其内部电子和空穴数量增加,导致电阻值降低。NTC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,因此常用于温度检测和电路保护,如防止开机浪涌电流。
热敏电阻的应用广泛,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测量、温度补偿、过热保护和电路保护等。在电路中,热敏电阻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调整电路中的电流,从而保护电路免受过流或过热的损害。